Sunday, November 24, 2024
More
    HomeChinese協助亞太裔社區從種族主義創傷中復原

    協助亞太裔社區從種族主義創傷中復原

    為了對抗因為疫情發生的強烈仇恨亞裔情緒,一項新實驗計劃正在幫助亞太裔社區從仇恨犯罪創傷中走出。

    English | 한국어

    為了對抗因為疫情發生的強烈仇恨亞裔情緒,一項新實驗計劃正在幫助亞太裔社區從仇恨犯罪創傷中走出。

    一項名為「透過參與來治癒民眾」計劃(Healing Our People Through Engagement,簡稱HOPE)使用一種「激進療法」(Radical Healing Framework)幫助洛杉磯縣五大亞裔社區,包括柬埔寨裔、華裔、菲律賓裔、日裔和韓裔,應對過去和持續發生的種族主義問題。

    這項計劃是由加州社會服務廳(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贊助,由洛杉磯縣40多個亞太裔社區組織組成的「亞太裔平等聯盟」(AAPI Equity Alliance)負責進行。

    種族主義與激進療法

    亞太裔平等聯盟常務董事蘇拉珊王(Michelle Sewrathan Wong,音譯)表示,佔加州人口15%以上、約600萬人的亞裔美國人,在疫情期間經歷了「這個國家幾個世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殘酷對待」。她說:「他們被政客怪罪是新冠病毒傳播者,成為暴力人身攻擊針對的目標,在自己的社區不受歡迎,還受到鄰居和陌生人的霸凌。」

    亞太裔平等聯盟常務董事蘇拉珊王談「透過參與來治癒民眾」計劃(HOPE),這是一項幫助美國亞裔社區因應種族主義,並從創傷中復原的計劃。

    自2020年以來,亞太裔平等聯盟共同創立的組織「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已接獲超過1萬1000起仇亞報告。

    她說:「透過探尋仇恨對我們的社區造成的毀滅性損失及其根本原因,我們研發出一項『激進療法』,一個超越個人層面來治療種族主義創傷的方法。我們的社區遭受了孤立、焦慮和憂鬱的風暴…種族主義不只發生在個人層面上,為了擁有不同的未來,治療需要集體行動。」

    帝博大學(DePaul University)心理系副教授、也是HOPE計劃設計者之一的索安博士(Anne Saw,音譯)說:「數十年的研究表明,種族主義會損害身心健康,導致出現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頭痛、睡眠困難、過度警覺和疏遠他人的症狀。」

    她說:「這項計劃是第一個根據激進治療心理學研發出來的社區計劃,目的在解決種族主義對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

    帝博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也是前亞裔心理協會副會長索安博士講述激進治療心理學,並解釋它如何被用來幫助經歷過反亞裔仇恨的人。

    索安解釋,這個於2020年由多元族裔心理學家團隊設計的「框架」,建立在數十年的非裔解放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她說:「它強調療癒,而不只是應對種族主義的創傷性影響,它幫助社區了解他們的經歷與不公義的歷史有何關聯,並集思廣益,找出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她還說:「在這項計劃的實驗階段結束後,我們會知道哪些療法是最有效的,我們希望將這些療法提供給所有有需要的亞裔民眾。要全面對抗種族主義,需要跨族裔的團結力量。因此,我們希望在不同的少數族裔社區中進行治療工作。」

    激進療法正在進行中

    HOPE推動者、也是小東京服務中心(Little Tokyo Service Center)社會服務計劃助理王學友(Xueyou Wang,音譯)說:「一開始,有人質疑日裔社區是否真的需要這項計劃,但我們很快就了解,我們非常需要它。」

    王學友表示,他們每周舉行社區行動小組聚會,參與者從日本新移民到美國第五代日裔移民都有,他們談到許多關於在疫情期間累積的微型壓力。例如,身為亞裔美國人以及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讓他們覺得自己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或者,因為受到媒體報導的影響,當他們在人群中看到其他亞裔民眾時,會覺得有必要保護他們。

    HOPE計劃推動者、也是小東京服務中心社會服務計劃助理王學友表示,HOPE參與者稱,持續性的輕微攻擊對他們的精神健康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她還說:「日本新移民最擔心的是文化的喪失,而在美國生活得較久的日裔美國人,例如在集中營裡倖存的爺爺奶奶們,則擔心歷史的喪失。參與者在現在的小東京看到了貴族化問題,由於這個問題同時涵蓋了文化和歷史的喪失,我們已對它展開行動。這項行動可以賦予我們消除恐懼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不願面對恐懼。」

    亞太裔輔導與治療中心(Asian Pacific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Center)婚姻與家庭副治療師、同時也是HOPE計畫推動者王瑜(Yu Wang,音譯)說:「我們的每周小組有四位華裔參與者,包括一位已經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很久的男性、兩位最近才開始在本地就業的留學生,以及一位在加州一個以白人為主的社區長大的40多歲女性。」

    HOPE計畫推動者和「亞太裔輔導與治療中心」婚姻與家庭副治療師王瑜,分享亞太裔社區在面對種族主義不斷升級時經歷的絕望,並解釋亞太裔平等聯盟的HOPE計劃如何幫助他們感受到力量。

    她說:「雖然這位女性參與者一開始對我們的社區表達了不信任和絕望,說她不覺得自己是亞裔或華裔,但在聽過其他人分享了他們的創傷經歷後,她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被接受,因此想要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

    「兩位留學生在參加小組之前表示,他們並不認為這個社區是一項資源,但在加入之後,他們已經將小組視為是一個可以改善自己福祉的辦法。」王瑜說:「這位較年長的男性起初不相信發生在其他參與者身上的種族歧視事件,但在參加過幾次聚會深思後,他說,種族歧視有可能發生在階級層面上。」

    另一位HOPE推動者,也是韓裔青少年社區中心(Korean Youth Community Center)工作人員元喬安(Joann Won,音譯)說:「我們的小組有五位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參與者。身為在韓國城長大的Z世代,我對種族主義只有理論上的認知,從來沒有以明確或激進的方式親自面對過它。透過分享故事,我們很快就意識到,在疫情期間,它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她說:「我分享了我的父母擔心到害怕走出家門,不敢上超市買菜,因為不斷聽到全國各地發生的犯罪行為。」

    畢業自洛杉磯加大心理系的HOPE推動者,也是韓裔青少年社區中心工作人員元喬安,分享新冠疫情期間反亞裔仇恨激增帶給人們的震驚和恐懼。

    她還說:「有一位參與者本身是第一代移民,她首次透露她經歷過的痛苦和情緒如何影響了她的精神健康,包括在社區裡被排斥,因為文化差異和口音受到歧視等。」

    元喬安說:「HOPE計劃剛啟動時,我們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經過六周後,我們會相約出去吃午飯。有了一個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礎上的社區,我們不再被孤立在自己的痛苦中。」

    她補充:「我在想,這項計劃如果能用在較年長的人身上,例如我的父母,讓他們有與他人互動的空間,來治癒他們的種族主義創傷,那該有多好。這項計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明白,僅僅因為我們都是韓裔或亞裔,並不代表我們都有相同的經歷,但我們可以保留一個空間包容這些差異。」

    本資源由加州政府贊助,加州州立圖書館(California State Library)、加州社會服務廳(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與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California Commission on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Affairs)合作管理,是「停止仇恨計劃」(Stop the Hate)的一部分。若欲通報仇恨事件、仇恨犯罪並獲得協助,請上網「加州對抗仇恨」(CA vs Hate)。

    Social Ads | Community Diversity Unity

    Info Flow